阅读《为什么是中国》心得体会7篇-菲律宾凯发娱乐
阅读《为什么是中国》心得体会7篇
【篇一】
《为什么是中国》这本书行文流畅,语言通俗易懂,加入了作者的个人经历,并巧妙地与相应时间节点的历史事件相结合,读来就像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面前讲述过去的故事,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母亲的深情。如引言中提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,作者是一个北京街道小厂的学徒工,而2015年3月20日基辛格访华时,作者可与之面对面探讨问题。以作者的视角展现了几十年人生阅历的变化,更表现出了中美两国的相对关系和时代变革,流露出满满的民族自豪感,可谓以小见大,一叶知秋。
书中讲述,1997年,作者第一次到美国学习,飞机在纽约肯尼迪机场着陆,飞机舷窗外是一片令人惊叹的灯火海洋,那一刻超级大国的形象具体而生动。而2016年,作者第六次访美,飞机同样在肯尼迪机场着陆,看到的却是荒草丛生,跑道开裂,一片衰败的景象。当地人称,美国久经战事,将大量的经费投入到了战争中,国内的基础建设缺乏规划和资金。这段前后对比的文字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衰老帝国的形象,为本书后面章节分析世界格局的走向做了前期铺垫。
这本书把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面前,“散沙—变局—星火—重生—醒狮—利益—致胜—大势”八个章节代表了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,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1世纪新的世界格局下的暗流涌动,从百年屈辱到民族复兴,回答了我们“为什么是中国”这一历史之问。百年来,无数仁人志士与先辈的付出与牺牲,唤醒了中华儿女的血性,觉醒了中华民族沉睡的民族魂,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历经惊心动魄的追求、选择和奋斗,最终实现今天的独立与和平。读罢此书,更加感受到“读史明智”的深刻内涵:是抽丝剥茧找寻历史真相的快乐;是阅尽沧桑后对前人往事的理解同情;是体察世界着眼未来的现实关怀;更是精神自由“虽千万人,
………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………
受到祖国的怀抱温暖如春。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”伟大的屈原在2000多年前就为中华子孙发出矢志不渝的呐喊,誓为国家而奋斗。千百年来,中华民族血脉传承,生生不息。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图志、正道沧桑、创造富强,铸就出一个灿烂辉煌的新中国。
今天,虽然我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,但是,我的心早已如高山之巅的一注清泉,不惜穿岩破壁、百转千回,向着党的浩瀚胸襟奋力奔涌。
瞩望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如源头活水,始终充满永不枯竭的生命力!